一年支教、一片深情、一群孩子...(文末送无人机)
“你们那么可爱,和你们在一起的每一秒我都很珍惜。”
“亲爱的孩子,我想听你们再叫一声‘老班’”
“可能你们这辈子有很多很多老师,我却只有你们这一帮学生”
……
2019年7月,西北工业大学第二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十三名成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前往广西融水县、云南红河县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服务工作。
如今,到了和孩子们说再见的时刻。回顾在支教地的360多个日日夜夜,孩子们考出好成绩的兴奋笑脸、作业本里夹带的“真情告白”、办公桌里偷偷塞给老师的棒棒糖……一幕幕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场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广西分队合影(从左至右:温昌浩 张驰 高洁 谭博天 徐晨曦 林洋港 胡欣怡)
云南分队合影(从左至右:蒙涛 胡洪彬 刘明轩 程凯强 王钰涛)
孩子们送给老师的礼物
从“学生”到“教学生”
初到帮扶地,还未来得及细细感受宁静质朴的县城,成员们就正式踏上讲台。
提到第一次面对学生的经历,云南分队成员王钰涛依然有些不好意思,在来红河前一年,他们已经经过多轮培训,还去西工大附中旁听了优秀教师的课程。“本以为自己做了充足的准备,没想到当我面对四五十双紧紧盯着自己的眼睛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吱吱呜呜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无独有偶,广西分队成员谭博天也面临类似的苦恼,他所在的思源实验学校当时缺少语文老师,学校不仅安排他教授语文科目,还让他挑起了“班主任”的重担,这对于理科出身且没有教学经验的谭博天来说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谭博天上语文课
谭博天(左)、徐晨曦(右)向其他老师请教
于大多数支教团成员而言,最难的并不是初到他乡的陌生感,也不是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如何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换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不是没有打过退堂鼓,也不是没有偷偷流过泪,然而当看到一张张稚嫩纯朴的小脸期待地看着你,当脑海里回想起“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强烈的责任感不禁油然而生,一切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王钰涛正在上课
王钰涛(左)、 蒙涛(中)、刘明轩(右)集体备课
王钰涛努力做好心态的转变,一堂45分钟的课不知道提前在心里演练过多少遍。谭博天积极向学校配给他的“师傅”请教,逐渐完成了作为班主任的各项工作任务。在教学上,各个支教团成员也下了苦功,他们不但慢慢摸索出了方法、甚至还小有心得,有的成员善用图片演示,使得难以理解的物理课变得简单易学;有的成员寓教于乐,在孩子们疲乏的时候教唱英语歌;还有的成员注重拓展学生知识面,将语文课扩展出历史甚至数学知识。“支教是一种奉献,重要的不是我们想做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我们做什么,只要想到这一点,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谭博天由衷地说。
郭浩坤与学生谈心
高洁在校园舞蹈社进行培训
这一趟,值了!
教学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支教团的成员们却发现很多孩子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对老师也很有距离感。林洋港担任融水县保桓中学八年级物理老师,她尽心尽力备课,认认真真教学,上完课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没想到,第二天有一大半学生不交作业,还有几个刺头当面顶撞她,这让林洋港很是委屈 “我自己都这么拼了,学生却认为我是在故意为难他们。”
林洋港和学生一起吃晚饭
有一次,林洋港看到一个孩子手上有伤口,马上关切地问孩子怎么了,这个孩子立刻把手藏在后背,任凭老师怎么问都一声不吭,好像对老师的关心很不适应。
林洋港一打听才了解到,当地留守儿童特别多,很多孩子从小一个人生活,他们缺少必要的引导,也缺乏来自家人和外界的关爱。“别的小孩都有糖吃,他们就是没糖吃的小孩”,林洋港对这些孩子很是心疼。
“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花儿终究是要开的,林洋港想做那个守护花开的人。
她把学生叫到办公室来和他们一个一个谈心,从兴趣爱好、家庭情况、所思所想再慢慢过渡到学习情况,有时候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她的真诚逐渐让学生敞开心扉。
林洋港辅导学生功课
自此以后,林洋港的办公桌前,总会出现一群学生围着一名老师的“壮观”景象。有时候,是孩子们抿着嘴仔细听老师讲解习题;有时候,是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或是鼓励;还有的时候,是师生轻松地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放眼望去,这样的场景在支教团成员中并不少见,他们用“心”和学生相处,犹如朋友般和学生交流、亲人般关爱学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就这样渐渐拉近了。
一次课后,一个平时特别调皮的学生忽然郑重其事地问林洋港:“老师,你说我现在学习还来得及吗?”看着这名学生紧皱的眉头、期待的眼神,林洋港感慨万千,她心想“哪怕只是影响了一个学生,那么这一趟支教,就来得值!”
做你们通往窗外的领路人
胡欣怡辅导学生
“老师,西安是不是一铲子下去就能挖到宝物?” “老师,去西北工业大学上学就能学会造飞机吗?”听到学生们提出的“超纲”问题,支教团的成员有些难以解答,但却由衷地为孩子们高兴,因为他们欣喜地发现,自己在孩子心里种下的小小种子已经开始悄然萌芽。
高洁在操场上与学生告别
在融水县民族中学担任八年级英语教师的高洁有一次和学生们聊天,学生告诉她自己打算毕业后去工厂做工、结婚嫁人,听到如此规划,高洁感到非常痛心。这些孩子不懂得为什么自己要走出大山,更不懂得通过学习真的可以走出大山。
融水县是西北工业大学的定点扶贫县,有多名西工大教师在此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支教团成员们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扶智”也“扶志”。
高洁向学生介绍自己和母校的故事
高洁在课堂上深情地向学生讲述了自己从边疆小城一步步走进大学的历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努力读书,将来有机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课后,高洁在向一个女孩子借了一支笔后对她说”Thank you”,出人意料的是,女孩用英语回复了她“You are welcome”。这是第一次有学生用英语与自己对话,高洁深受鼓舞,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在支教老师们的课堂上,你会经常看到各种大学生活的精彩图片,也会听到老师们讲述山外的大千世界。支教团成员所做的事情远不止于此,他们不仅希望可以为孩子们打开一扇窗,还希望能够成为带领他们走出窗外的领路人。
广西分队开展的机器人表演课引发学生强烈兴趣
云南分队趣味音乐会活动现场
广西分队充分利用母校资源,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智能机器人汇报表演课;与融水县思源实验学校党支部共建县内首个国防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内陈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等多个科普模型。云南分队寓教于乐,开展趣味音乐会;联系西工大青年宣讲团,给红河的2000多名中小学生带去了生动的宣讲……支教团成员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唤起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希望他们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一天他们可以站在更高的地方。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这一年,支教团成员们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用志愿精神唱响新时代青春之歌,用奋斗与担当写好新时代的青春诗行。他们不仅收获了一群可爱的学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也更读懂了脚下的土地和心中信仰。
第二十一届研支团在支教服务地的青春故事暂时告一段落,而新一届的成员也已出征,继续着与孩子们的故事。
自2003年以来,西北工业大学先后向甘肃省临潭县、古浪县,陕西省城固县,广西融水县,云南省红河县组建和派遣了169名志愿者,总服务时长超过10万小时。169名西工大人传承薪火、接力奋斗,像朵朵浪花汇聚大海,承托着一只只小船乘风启航,像簇簇矩火熊熊燃烧,为后来者照亮更多前行的道路。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以青春之名义,不负韶华。
插 播 喜 报
近日,
2019-2020年度
全国高校官微百强名单正式发布
西北工业大学官微荣获
“中国大学官微五十强”
位居全国第15位!
之于我们,一路走来有笑有泪,有爱更有暖。
确实这一年,没有一个假期,每天都有任务,但我们依旧努力坚持,围绕中心工作、紧跟时政热点、聚焦校园大事、关注师生动态,做到“重要活动不过夜,重点稿件不隔天!”
因为我们知道,你在等待今天的推送,你会思考今天的内容,你有故事与我们分享,你有建议希望我们做的更好。
你有时会恨不得扣了小编的鸡腿,但更多时候你会推荐给所有朋友。
真心的,感谢每一位默默支持的你!
谢谢你,全体工大人
谢谢你,他乡此处的校友
谢谢你,社会各界的朋友
……
你的力量,让我们一直向前!
除官微外,学校新媒体矩阵还包含:官方微博、人民号、新华社现场云(直播号)、央视频、学习强国号、今日头条号、澎湃新闻号、官方抖音、官方快手、官方BiliBili、Linkedin等,已基本做到全媒体宣传、全业态传播、全平台覆盖。
无论哪个平台,只要关注了“西北工业大学”,我们都感念于怀,也请继续用“在看”、“点赞”、“转发”支持我们。
在这里,读懂工大!
为感谢支持,我们将从在本推送下留言的读者中随机抽取10位,每位送西工大定制无人机1台!
留言截止时间8月29日(下周五)18:00,快来与我们互动吧~~~~
往期精彩:
版权所有
文案|贾愫
视频、图片| 新华社 受访者提供
编辑|雷林杰
审核|付怡
责编 | 雷军 刘建平
为所有学子点“赞”